小胶囊”解决大问题,东北范儿就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3-04-12阅读量:441

无导线起搏器作为近年来心脏起搏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研究的证实,并且推广应用。4月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会上,“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培训中心”落户大医一院,为东北唯一。

66271681169523522

会议现场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大医一院院长夏云龙、党委副书记徐秋敏、杨延宗教授参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大医一院党委副书记徐秋敏、杨延宗教授进行大会致辞。

9781681169523698

领导致辞

会上还举行了“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培训中心”授牌仪式。据了解,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依托于中国医师学会启动,致力于心律失常领域各项新技术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旨在强调新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此次,大医一院基地成为继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之后的全国第四站——东北地区首站培训基地。本次基地成立和首批培训吸引了来自东北三省10家医疗机构的10名临床电生理起搏专科医生前来参与此次培训和学习。大医一院通过专家授课、8场手术直播、现场观摩及对既往疑难复杂病例复盘等形式,对参会的医生进行培训。

40581681169523793

大医一院院长夏云龙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共同揭牌

52421681169523992

合影留念

发挥先锋示范作用 推动区域水平提高

大医一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高连君教授介绍,大医一院自2020年9月在东北地区率先独立开展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至今,已累计让70余名患者受益,在东北地区100家起搏器植入医院中,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经验数量质量均排名第一。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团队逐渐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这项先进技术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了从患者选择到手术植入,再到术后管理等标准化管理流程。随着植入经验的日益增多,团队也对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多次挑战高难度手术,摸索出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大连经验”,为无导线起搏器更加安全地植入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培训大医一院把近100台的植入经验整合与总结到培训中,在学员不仅可以零距离观摩手术,并且可以”1对1”全程参加手术过程,训出真本领。同时,为了让培训切实落地化,基地第一阶段基地培训结束后,将会进入第二阶段的考核,学员回到所在中心后尽快独立开展植入,持续跟踪学员的培训效果。

64861681169524087

培训现场

授课和手术演示专家、大医一院心血管重症中心主任刘金秋教授表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全新疗法和新技术,其植入路径、植入方法和术后程控等与传统有导线起搏器有很大不同,对术者的技术、能力、资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两年中,大医一院在行业新技术的“先行先试”中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已先后帮助东北15家医疗机构开展这项新技术,培养了独立术者。此次,该培训项目落户大医一院,不仅代表着医院该技术的技术实力及学术地位已经走在了国内领先的行列,更代表着医院将在该技术的普及中承担重任。越多的医生掌握该技术并回到当地医院开展,就有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能从中获益,助力区域水平提高,这是大医一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和担当。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为患者注入“心”动力

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已经60多年,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无导线起搏器是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导线于一体的新型起搏器,体积仅有胶囊大小,它无需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只要通过股静脉直接“种植”在心脏里就可以工作了,植入后不需要用任何药物维护起搏器工作。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电极故障的问题,更为过去传统起搏器植入困难的患者提供了“心”的生机。当然,它的应用也有临床适应征,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 

科技革命带来了临床治疗的飞跃,也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必须精益求精,因为患者的心跳就靠它了,植入后必须保证它时时刻刻正常工作,不可以有丝毫差错。

大医一院是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心血管病医疗中心,是辽南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龙头单位。心律失常中心在林治湖教授、杨延宗教授、夏云龙教授、高连君教授等几代专家的领导下,从大连走向了全国,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和起搏治疗技术拥有深厚的功底,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心血管病院也是医院的“金牌学科”。此次大医一院将借势全国“无导线起搏器专项培训项目”基地的落户,进一步深化和普及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培养更多术者,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素材来源 | 党委宣传部(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编辑 | 赵晨 贾斯琪

责编/审核 | 赵红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60
441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