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故事 丨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中的华西人

发布时间:2023-08-29阅读量:897

今年,是中国向海外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其中大多数患者在非洲。中国医生用真情和实干在非洲各国赢得尊重和爱戴,也收获了当地民众朴实真挚的友情。

今天,《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专栏,给大家带来的就是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队长、华西医院叶政书和队员杨兰芬的故事。

1976年4月15日,中国向独立不久的莫桑比克派出了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

医疗队在北京天安门前合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叶政书同志担任队长、眼科教授杨兰芬同志任队员。

他们胸怀满腔热血,致力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带去优质医疗。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未知的困难,他们充满着斗志和信心。

万能”的专科医生是主治也是好帮手

经过几天的辗转,数次飞机起落,医疗队终于到达莫桑比克。当地的环境和状况显然比预想的要更糟,落地后,医疗队便即刻开始进行集中的语言培训,一个月后队员们便开始投入到医疗工作中。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队长叶政书与眼科教授杨兰芬所在的太特,并非莫桑比克的中心城市,当地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百姓生活贫困,环境恶劣,全市只有一个医院四个病房,医院人手不足,多种难题给医疗队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叶政书回忆道,全队20余人被分为了两队前往两个不同的城市,人手减半,在当地进行医疗援助时,工作繁杂琐碎,为患者看病的同时还要培养当地医生。

医疗队队员中有各类专科医生,但由于单个科室的人数较少,在人手不足时,其他科室的队员们也需要充当一下主治医生的得力助手,互相帮助。

杨兰芬说:“我平日里在眼科的工作基本就是看门诊和做手术,最多的是白内障手术。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如果其他科室有需要,比如外科、妇产科,我也会去协助那边的手术,打个下手。”一人分饰二角虽然辛苦,但也让每一次治疗有了多一份保障。

1976年6月在莫桑比克西莫尤公社村参加义务劳动

医院里本地的医生较少,西班牙教会为此派出医疗队援助太特,其医疗队大多都是护士,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与她们相处十分融洽,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药物自给自足全心全意为患者

“其实当时国内的条件也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带去非洲的医疗设备尽量是较好的。”杨兰芬教授说,由于当地医疗物资不足,医疗队所需的医用器材和药物基本都是自备自带,长途跋涉跟随医疗队来到非洲。但即使这样,当时一些比较常见的简单药物都需要医疗队自给自足,比如缺少生理盐水,药剂师就自己配比制作。在疟疾频发的非洲地区,即使是医疗队驻扎地也没有完备的预防措施,基本依靠队员们自己注意,中国医疗队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艰苦的环境,成功完成援外任务。

1978年6月11日,医疗队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回国。两年半的援莫之行,给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已经过去几十年,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大多都已白发苍苍,但看见当年的照片,依旧能记起不少难以忘怀的经历。

中国医疗队的前辈们为后辈在贫瘠的非洲土地上铺路填坑,愿一批接一批年轻的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可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和热血,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平安归来。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160
897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