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中青年医师风采 | 心血管内科 董敏

发布时间:2023-06-06阅读量:258

董敏,中共党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医院工作至今。2018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

工作15年来,她始终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潜心磨砺临床技能,服务患者精益求精,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

深学笃行,医者仁心

进入临床后,董敏一直坚持笃学不怠,练就了过硬的临床诊疗基本功,先后通过了美国心脏协会初级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资格考核,逐渐成长为让领导同事放心、让患者家属信赖的业务骨干,多次获得北京医院抢救成功奖。

由于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复诊,加班加点成了董敏的常态。无论是在病房还是门诊,她常常最后一个下班。“患者求医不容易,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面对患者,她不仅精心救治,还用真情温暖,为他们战胜病魔注入信心。曾有一位患者这样称赞道:“董大夫是我这么多年来见过的唯一一位精细到用小尺计算抗凝药剂量的好大夫,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敢打硬仗,勇于担当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时常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或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或治疗间相矛盾如走钢丝。每当这时,董敏总是迎难而上,与团队一起成功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93岁超高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交感电风暴伴反复电除颤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一次,一位老年患者不寻常的胸痛引起了董敏的警觉,她立即安排床旁超声心动检查,后配合CT检查证实,确实如她所怀疑,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死亡率几乎100%!老人还伴有严重的心肾功能衰竭,血管条件非常差,无法耐受介入手术和开胸手术。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哪怕只有1%的希望,董敏也绝不放弃。她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在床旁血滤的护航下,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持续应用呼吸机改善心功能,实时监测处理每一次的病情波动。在团队的悉心救治和护理下,患者病情终于有了奇迹般的转机,并最终顺利出院。

右七为董敏

还有一次,董敏收治了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经过急诊介入手术,生命体征一度平稳,后来突然再次出现喘息加重、血压下降。董敏当机立断,进行床旁超声心动,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立即给予紧急心包穿刺置管和胸腔置管引流,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为后续抢救赢得了时间。

应对突发情况的果敢和敏锐性,过硬的医疗技术和扎实的基本功,给了董敏敢于迎难而上的底气。2009年,她被评为“北京医院优秀医师”。

一切为了患者,深耕超声心动

临床实践中,董敏逐步认识到超声心动技术对于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潜心钻研此项技术。她经常推着机器为患者进行床旁超声心动检查,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第一手重要的影像学证据,为重症监护室、外科病房和手术室的床旁会诊、抢救保驾护航。

董敏还利用三维、四维超声新技术,开展心肌斑点追踪、心肌做功等前沿技术研究,并通过超声心动影像的动态评估,积累了疾病不同阶段全面反映心脏形态和功能学的影像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她主持了超声心动方面院级课题一项,为房颤患者预判导管消融术后的手术疗效提供了影像学评价手段。

言传身教,春风化雨

董敏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既是内科辅导员、硕士生副导师,还负责内科教研室穿刺操作的带教,承担北大医学部临床专业桥梁课的授课,以及住院医师的专科技能培训。


在教学中,她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临床技能、科研思路,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智慧和能力。曾有一名学生在课题研究时,因长期失败受挫出现情绪低落、厌学,精神压力极大,董敏主动与学生反复多次沟通交流,还联系了擅长该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辅导,在专家的帮助和董敏的鼓励下,学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课题,也走出了心理的至暗时刻。

立足临床,不断攀登

在科研工作中,董敏紧密围绕临床需求,将重点放在心房颤动相关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并完成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地区老年房颤人群血栓及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医院院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0多分。参与编写了《心脏病药物治疗学》《心力衰竭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等多部专业著作、指南。


董敏还担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超声心动学组委员等职,并多次在长城心脏病学大会(WGC)、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年会(CSC)等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典型救治案例和最新研究进展。

奉献社会,服务大众

董敏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并就目前青年科研人员在申报课题项目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颇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为国家科研项目指南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2022北京冬奥举世瞩目,董敏作为青年医师也有幸为冬奥出一份力,她参与编写了高山滑雪医疗保障技术手册,主要负责“成人基础心肺复苏流程”的制定。


业余时间,董敏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大众,在媒体平台向公众宣讲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健康知识,回答网友提问,累计浏览量近百万。她还积极与社区医生对接,深入基层会诊、讲课,指导复杂病例的救治。

“坚守初心,砺砺前行”是董敏从医多年的真实写照,“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是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未来,董敏将继续探索创新,笃行不怠,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心血管内科

审校:心血管内科 汪芳

宣传处: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黄贵平

编辑制作:宣传处 李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60
258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