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职业健康保护在行动
重庆职业健康保护在行动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粗放式发展进程中积累的职业病问题逐步凸显,职业健康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为确保“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取得实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强化统筹,狠抓落实,推动形成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共创职业健康工作的新局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兴求真务实之风,从“四个层面”协同发力
一是高位推动,以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19-2030年)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实施方案》。二是编制出台《重庆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构建“三中心一基地一张网”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推进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和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职业健康工作月调度会议制度。与人力社保、医保、总工会等部门,监督、疾控、执法总队、职防院等单位定期协调职业健康工作,研究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程序、无责任主体尘肺病诊断、职业病防治项目、职业健康管家服务等重点事项。四是深入调研、结合实际,连续3年印发《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要点》,统一全市各区县“树立新观念,构建新格局,推动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二、夯立局固本之基,以“五项措施”汇集动能
一是广泛开展“五进”宣传活动,顺利完成全市15878人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制作完成女工职业健康保护、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预防等职业健康科普视频7个,用于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宣传对象累计达到500万余人次。二是积极营造全市良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氛围。持续开展健康企业创建和“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累计创建健康企业355家,选树市区级“职业健康达人”299人,涉及冶金、建材、化工、汽车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扎实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职业健康保护”宣传月活动。报送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组织实施案例3个,“职业健康达人”和健康企业优秀案例15个,制作宣传视频作品2200余件,覆盖市民162万余人。三是创新出台《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项目和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工作绩效评估方案》,规范职业病项目和行业服务行为。2022年4-5月,组织7个专家组对全市41个区县132家技术健康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防治项目、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和康复站运行绩效评估现场复核暨健康企业“回头看”工作。四是推广实施职业卫生分类执法。在渝北、万州、涪陵、渝中、江津、大足等区县开展职业卫生分类执法和“信用+综合监管”试点,提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效能。五是搭建市级职业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市疾控中心和市职防院分别建成全市职业健康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尘肺病康复站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市内外154家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和91个尘肺病康复站实现了技术服务信息登记,完成42072条技术服务信息收集,以及8529名尘肺病患者的随访、康复跟踪等信息化管理。
三、行创新引领之路,抓“六个专项”谋求突破
一是建立“三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2022年底通过审核13818家,较2019年增加84%。
二是强化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召集24个市级成员单位,会商无责任主体农民工临床诊断等问题。
三是实施疑似职业病“三清行动”,围绕“清底数、清个案、清旧账”,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比例持续提升。
四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展企业职业健康管家服务试点,截至2022年底,全市40个区县申请试点,组建团队56个,完成签约107家。
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全市20家职业卫生、12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延续工作,将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全渝通办”清单。
六是加大新兴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职业危害科研力度。在中国疾控中心指导下,重庆市积极开展不良工效学因素致肌肉骨骼疾患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性紧张以及女工职业健康等研究,完成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保养作业、制鞋、木质家具制造、医疗卫生等5个行业2000余人不良工效学因素致肌肉骨骼疾患调查研究,开展女工职业健康调查研究5000余人,完成IT行业从业人员、教师、消防员、医务人员等1.4万余人职业性紧张调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研立项、国家级团体标准多项,发表相关论文10篇。
针对新旧职业病危害交织叠加,职业健康技术服务、监管体系薄弱,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保护存短板等问题,重庆市将笃行不怠、砥砺奋进,继续深化部门协作,持续加强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始终紧扣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主线,不断提升职业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3年4月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