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对BV‑2小胶质细胞沉默调节蛋白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7阅读量:244

薄靳华1 王鑫梅2 朱魏1 黄瑜琳1 孙玉娥1 史长喜1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南京 210008;2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南京 210009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3(04):346-35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518‑0077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0958);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ZKX18018);

鼓楼医院新技术发展基金(XJSFZJJ202016);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试验基金

(2022‑LCYJ‑PY‑37)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拟观察瑞芬太尼对BV‑2小胶质细胞沉默调节蛋白2(SIRT2)、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明确瑞芬太尼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具体作用靶点,以期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瑞芬太尼、胎牛血清、山羊血清、DMSO、PBS、SIRT2、Iba1、TNF‑α试剂盒、IL‑1β试剂盒、RIPA裂解液、β‑actin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鼠IgG抗体、HRP标记山羊抗兔抗体、胰酶、DMEM培养基,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

1.2实验仪器

细胞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多功能酶标仪、凝胶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

1.3药物处理

无菌PBS稀释溶解瑞芬太尼,母液浓度为10 mmol/L,分装保存于−80 ℃冰箱中。DMEM/F12培养液梯度稀释母液至工作液浓度为10、50、100 μmol/L,现配现用处理小胶质细胞。

1.4实验分组

剂量依赖性实验:将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10 μmol/L组(R1组)、瑞芬太尼50 μmol/L组(R2组)、瑞芬太尼100 μmol/L组(R3组),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组1孔,每孔细胞105个,待细胞基本贴满板底后,R1组、R2组、R3组将培养液分别更换为单纯DMEM/F12培养液配置的瑞芬太尼2 ml(R1组瑞芬太尼10 μmol/L、R2组瑞芬太尼50 μmol/L、R3组瑞芬太尼100 μmol/L),孵育2 h后测定各组细胞SIRT2、Iba1、IL‑1β、TNF‑α水平。以上步骤重复3次取均值。

时间依赖性实验:另取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2组(C2组)、15 min组(T1组)、1 h组(T2组)、2 h组(T3组),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组1孔,每孔细胞105个,待细胞基本贴满板底后,T1组、T2组、T3组将培养液更换为单纯DMEM/F12培养液配置的100 μmol/L瑞芬太尼2 ml(T1组刺激15 min、T2组刺激1 h、T3组刺激2 h),孵育后测定各组细胞SIRT2、Iba1、IL‑1β、TNF‑α水平。以上步骤重复3次取均值。

1.5方 法

1.5.1细胞培养实验

取出液氮中冻存的细胞,于37 ℃恒温水浴锅中迅速复温:细胞转移到离心管中,加入5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8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20 cm),弃上清,在培养液中吹打细胞分散,并将细胞接种于50 cm2培养瓶内,置于敷箱中;后续细胞传代,将培养瓶中的细胞无菌0.01 mol/L PBS 1 ml漂洗后,0.25%胰酶1 ml消化1 min,加入1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终止消化;仔细吹打瓶底,收集消化细胞,8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20 cm),弃上清;加入DMEM/F12培养基,小心吹打分散细胞;接种在50 cm2培养瓶内,放置于5%CO2+95%空气中,pH 7.2~7.3,37 ℃培养箱中,培养3~5 d传代1次。

1.5.2免疫荧光实验

BV‑2小胶质细胞株传代两次后,接种在含14 mm圆形盖玻片的无菌12孔板中,种植密度为105个/孔,培养3 d后,将细胞爬片取出,用0.01 mol/L 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 min。37 ℃环境下用10%的山羊血清封闭30 min,随后吸水纸吸掉细胞爬片上的血清封闭液,滴加抗体稀释液稀释的anti‑Iba1抗体、anti‑SIRT2抗体(1∶100)于37 ℃孵育1 h,而后在4 ℃孵育过夜。次日用0.01 mol/L PBS漂洗爬片3次,每次5 min。爬片取出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荧光二抗(1∶5 000)于37 ℃下避光孵育1.5 h,再次用0.01 mol/L PBS漂洗3次,每次5 min。细胞爬片取出后,滴加4',6‑二脒基‑2‑苯基吲哚(1∶1 000)室温避光孵育5 min,随后用0.01 mol/L PBS漂洗3次,每次5 min。最后,吸水纸吸干爬片上的液体,用含抗荧光淬灭剂的封片液封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T2、Iba1在BV‑2小细胞株上的表达。

1.5.3Western blot实验

干预结束后,弃去上清液,PBS清洗2遍,每孔加入60 μl RIPA裂解液,使用前加入PMSF至终浓度1 mmol/L,在冰上混匀,20 min进行裂解,用细胞刮子收取细胞,并收集到1.5 ml离心管中准备提取细胞总蛋白质。使用冷冻高速离心机,4 ℃,12 000 g,离心15 min(离心半径20 cm),然后吸取上清,即为细胞总蛋白。BCA法测定SIRT2、Iba1蛋白浓度。按照每4 μl蛋白样品加入1 μl 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煮沸5 min。上样20 μg至8% SDS‑PAGE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电转移到PVDF膜上。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2 h,加入一抗SIRT2、Iba1、β‑actin抗体,4 ℃孵育过夜。TBST洗膜,5 min×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二抗(1∶5 000),孵育2 h。TBST洗膜,5 min×3次。ECL化学发光液作用1 min,压片、显影和定影。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目的蛋白水平。

1.5.4ELISA实验

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IL‑1β、TNF‑α水平,严格按照酶联免疫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读取D值,然后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相应时间点的浓度测算。

2结果

2.1BV‑2小胶质细胞中SIRT2、Iba1表达定位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V‑2小胶质细胞中存在SIRT2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在与Iba1共染色的荧光结果显示,SIRT2与Iba1存在共表达现象。其中SIRT2与Iba1共表达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80.1%。见图1。


2.2各组细胞Iba1水平比较

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Iba1水平增加(P<0.05);与R1组比较,R2组、R3组Iba1水平增加(P<0.05)。见图2。


与C2组比较,T1组、T2组、T3组Iba1水平增加(P<0.05);与T1组比较,T2组、T3组Iba1水平增加(P<0.05)。见图3。


2.3各组细胞SIRT2水平比较

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与R2组比较,R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见图4。


与C2组比较,T1组、T2组、T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与T1组比较,T2组、T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与T2组比较,T3组SIRT2水平降低(P<0.05)。见图5。


2.4各组细胞IL‑1β、TNF‑α水平比较

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IL‑1β水平增加(P<0.05);与R1组比较,R2组、R3组IL‑1β水平增加(P<0.05)。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TNF‑α水平增加(P<0.05);与R1组比较,R3组TNF‑α水平增加(P<0.05)。见图6。


与C2组比较,T1组、T2组、T3组IL‑1β、TNF‑α水平增加(P<0.05);与T1组比较,T2组、T3组IL‑1β、TNF‑α水平增加(P<0.05);与T2组比较,T3组IL‑1β、TNF‑α水平增加(P<0.05)。见图7。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可以诱导BV‑2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增加,本研究依次使用10、50、100 μmol/L 3个剂量的瑞芬太尼孵育BV‑2小胶质细胞,发现瑞芬太尼可以导致Iba1水平增加,且瑞芬太尼浓度为50、100 μmol/L时Iba1增加更加明显,瑞芬太尼浓度为100 μmol/L时增加最多。实验继续检测了10、50、100 μmol/L 3个剂量的瑞芬太尼对BV‑2小胶质细胞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发现瑞芬太尼可以导致IL‑1β、TNF‑α水平增加,而瑞芬太尼浓度为50、100 μmol/L时增加更多,瑞芬太尼浓度为100 μmol/L时增加最多。研究证明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均可以导致BV‑2小胶质细胞激活,IL‑1β、TNF‑α水平增加,趋势呈剂量依赖性。另外,研究使用100 μmol/L瑞芬太尼进行时间依赖性实验,结果发现,瑞芬太尼孵育15 min、1 h、2 h后Iba1、IL‑1β、TNF‑α水平增加,且增加呈时间依赖性。本研究证明,瑞芬太尼导致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这与瑞芬太尼在体实验的结果一致,说明瑞芬太尼可以导致Iba1水平增加,小胶质细胞被激活。

此外,SIRT2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SIRT2过表达可显著抑制各种神经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与SIRT2表达受抑制有关。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可以通过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SIRT2表达,并使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TNF‑α水平增加,这表明瑞芬太尼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过程离不开IL‑1β、TNF‑α、Iba1、SIRT2的共同作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快捷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请关注古麻今醉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60
244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