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廉日 | 修医术铸廉心 这些医大榜样可敬可学

发布时间:2023-05-11阅读量:422

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在一年一度的“510·我要廉”思廉日,回顾医大逾九十年的风雨历程,有这样一群医大人,尽管时代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都始终恪守大医精诚的为民本色,保持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勤廉自守拼搏奉献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是每一位医大人学习的榜样。

叶馥荪、一生清廉 淡泊名利

叶馥荪,1913年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广西医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心血管及肿瘤专家,发现我国第一个肝癌高发区,并首次提出黄曲酶毒素是肝癌主要致癌原因。


叶馥荪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清正廉洁。1982年,他代表中国赴美出席国际肿瘤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主动要求住在教师宿舍,还经常与他们煮面条吃,回国后,叶馥荪将节约下来的钱全部退还给了办事处。作为参会代表,他并没有倚仗自己的身份贪图享乐,而是一心一意为国家省钱,为人民办事。不仅如此,医术精湛的他在行医生涯中丝毫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但也时刻严守规矩。一次,饭堂的一位老员工患重病入院,叶老亲自操刀手术将他从死神手中挽救了回来。这位老员工康复之后对叶老感激不尽,每当叶老去饭堂吃饭,打饭的师傅们都会主动招呼叶老插队先给他打饭,而叶老从来都是摆摆手拒绝,规规矩矩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


梁徐、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梁徐,1917年5月生,中共党员,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西省立医学院儿科主任,长期从事地中海贫血病与异常血红蛋白病的研究,是我国血红蛋白分子病研究的奠基人。


梁徐夫妇下乡到田阳百育公社期间,依然坚守自己作为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用最简陋的设备和精良的医术医德,解决发生在贫困地区的各种疑难杂症。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一百多人,有时听诊器夹得他耳道都发炎了。1971年2月,梁徐因过度疲劳突然跌倒在地,右手桡骨骨折,本该休息的他,却忍着伤肢的疼痛,用左手练习写字,继续诊病开处方。


梁徐的夫人罗婉荃是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在当地医治好了一对夫妇的眼疾,夫妻俩喜出望外,为了表示感谢,把家里唯一的一只大公鸡送给梁徐夫妇,却被他们婉言谢绝。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他们俩都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郭德林、永远站立的人

郭德林教授,191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广西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作为学科带头人,郭德林利用熟悉英语、日语的优势,大量翻译各种专业文献,经常无私地给同事们传授专业技能。1987年,他退休不退岗,主动申请返回科室继续上班,不拿取任何报酬,每周坚持出两次专家门诊直到逝世,用生命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1994年5月,郭德林在查完房回到家中时不幸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9岁。郭德林生前就立下遗嘱:“鉴于医学人体骨骼标本严重缺乏,本人逝去后,愿奉遗体为医学研究,作为对广西最后的贡献。”郭德林逝世后,他的夫人霍秀云遵其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广西医科大学制作成标本,摆放在实验室中用于教学与科研。多年来,郭德林就是这样站立着,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吴杰、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显微镜

吴杰,1917年2月生,中共党员,是广西及广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技术员元老,在广西病理界有一定影响。


显微镜对吴杰老师来说就是饭碗,就是武器,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保护着它们。1940年2月,学校奉命迁往桂林。1941年至1944年期间,桂林常受敌机侵扰,每当警报响起,吴杰老师为了保护好学校财产,总是第一个抱起显微镜跑离实验室躲避日本飞机轰炸。1944年9月,桂林告急,学院先后分路迁往昭平、八步、融县、三江等地,尽管一路疲惫颠簸,吴杰老师始终将显微镜完好保护。1945年8月,日本投降,11月,他与同志一道将显微镜安全护送回到桂林。之后,学校三迁校址,显微镜也从未丢失过。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吴杰老师这样舍身忘我救护学校财产的前辈,才使得学校1935年购置的这批美国进口的显微镜完好保存至今。

龙桂芳、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龙桂芳,1929年6月生,中共党员,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地贫研究先行者,八桂楷模。


龙桂芳亲自带队到全区各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次在山区采集血液标本的归途中,突遇山洪暴发,为了防止装标本的药箱被浸湿,她一只手托举着箱子,与同事手拉着手涉险蹚过山沟;为了不让血液标本积压过夜,哪怕再累也要加班通宵做实验处理。几十年来,她和同事们不辞劳苦,行程3万余里,普查了汉、壮、苗、瑶、毛南、仫佬、回、彝等8个民族10万多人,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证实广西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之一,发生率为19.4%,并绘制了第一张广西血红蛋白类型及地理分布图。龙桂芳心系苍生,到了80岁高龄仍坚持在临床医疗一线发挥余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龙桂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邓卓霖、勤有功 戏无益

邓卓霖,1929年4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病理学会广西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等职。


邓卓霖教授一生生活简朴,对衣食住行鲜少讲究,他的手杖多是由路边被园丁修剪下来的树根加工而成。但他对学生从不吝啬,不仅从学业上而且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经常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生活上的窘迫。还从国外引进和主持一项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持续达16年之久。2021年4月7日,年过90岁的邓教授还拿出省吃俭用的1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他对学生做科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无私的支持,不管是谁,只要科研上遇到困难,邓教授总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他以一个大学者兼长辈的身份,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医大学子,深受师生爱戴。


莫宁、一片丹心 报效祖国

莫宁,1944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名师,曾任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莫宁学成归国时,除带回先进技术外,还带回两大箱行李,满载着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生活费购买的微电极放大器、微电极拉制仪等科研器材。为了继续深入神经药理学方面研究,莫宁着手在学校创建实验室,面对仪器、经费缺乏等重重困难,从屏蔽实验台到仪器柜、资料柜,她都亲自设计,遇到仪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她不仅向上海照相机三厂、江西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同行请教,还写信向擅长机械工程技术的父亲求援,最终实验室得以建立。这个实验室成了国内最早利用“离体交感神经节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开展药理学研究的实验室之一,也是我校最早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实验技术之一。

彭民浩、肝胆相照 护佑健康

彭民浩,1943年11月生,中共党员,肝胆、血管外科专家,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首批终身教授,荣获“中国医师奖”“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是广西肝移植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彭民浩1993年被公派澳大利亚留学,在墨尔本莫那斯大学医疗中心外科实验室及墨尔本大学奥斯汀肝移植中心从事器官移植研究。为了不拂接待方好意,在其安排的高级别墅住了不到一个月,就以想强化自己口语交流能力为借口,从每月租金700多澳元的别墅搬到每月200多澳元的公寓楼。彭民浩每月仅有600多澳元的生活补助费,他想把每分钱都花刀刃上,多节省些钱好购买医学资料书籍带回国。作为一名老党员,彭民浩始终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如今,年逾八旬的彭民浩教授仍活跃在临床一线,为解除广大肝癌患者的病痛而不懈努力。


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模范的事迹可学可做。近年来,一批批医大人以前辈楷模为引领,汲取前行力量,将初心融入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以清润心,以廉铸魂,分别荣获“广西勤廉先进个人”和“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以实际行动传承前辈精神,弘扬廉洁文化,共建清廉医大。       

郑宝石、仁心仁术“救心人”

郑宝石,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荣获2019年“广西勤廉先进个人”。在业务上,郑宝石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在廉政建设中,他公开事务,公正办事,让人财物在阳光下运行。曾经有药商“拉关系”,郑宝石直接拒绝,他还时常对同志们诫勉谈话,不接受下面礼品,不接受下面吃请,勇于拒绝潜规则。在心胸外科住院部的墙上,满是患者送的锦旗,这对于郑宝石来说就是最大的“红包”。


温汉春、医者仁心重廉洁 术精业勤佑苍生

温汉春,中共党员,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等职务,荣获2021年“广西勤廉先进个人”。温汉春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第一时间申请出战,把大爱和担当写在了荆楚大地。温汉春深耕急诊重症阵地,厚积医术,勤修医德。她曾拒绝过各式各样的贵重物品和“红包”,是药商面前一堵攻不破的“墙”,每次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精准用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和周围同事的信任和认可。


彭涛、妙手仁心写大爱 披肝沥胆铸医魂

彭涛,中共预备党员,致公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彭涛对患者一视同仁,关心备至,会以缴纳医药费的形式巧妙退还拒收不了的“红包”。面对厂商的回扣、送礼各种诱惑公关,他以身作则引领科室正气。缓解患者的痛苦是彭涛改进医疗技术的动力,他是广西率先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高质量高难度的肝胆胰微创手术的专家之一。


黄绍明“老黄牛”精神的诠释者与践行者

黄绍明,中共党员,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获“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耕耘教坛四十余载,他扎根医学领域最基础、最艰苦的人体解剖学科,常年奋战在有毒有害的艰辛环境,年均授课量达500学时以上。3年疫情期间,黄绍明带领科室团队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精心录制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为学校和学院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作出了贡献。


侯华新、眼疾不卸育人重担 微光点亮“药”强人生

侯华新,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师,获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等多项荣誉称号。四十年来侯华新坚守教学岗位当好传道授业播种人,站稳三尺讲台,教学时数超过2万学时。严格自律做廉洁从教的践行者,治学严谨,始终恪守学术规范,力求实验数据唯真求实;经手管理200多万科研经费,严格执行项目合同约定的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不曾挪用一分一毫。


谢莹、勤勉廉洁诠释初心 恪尽职守勇担使命

谢莹,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三级教授,生命科学研究院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院长,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谢莹带头加强“清廉生科院”建设,事事以身作则,坚守学术诚信,严格管控科研经费使用;在研究生招生过程及学生奖助学金分配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面对利益诱惑时守住底线,多次拒绝公司宴请;保持清廉作风,不讲排场,带头树立干净干事、廉洁从教的正气之风。


陈罡、不负赤诚扬正气 勇担使命释初心

陈罡,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十三届自治区政协委员,病理学、肿瘤学博士,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获“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陈罡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为身边的同事、家人和学生做廉洁自律的榜样,引领科室风清气正。他带领团队开展多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通过开展新技术、优化病检流程等方式,多项病理报告时间缩短至5小时内,2022年度高质量完成常规病理检查超40万例,力争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优质的服务。


郑晓文、与时间赛跑 做生命的守护神

郑晓文,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获广西三八红旗手、“广西医科大学勤廉榜样”等荣誉。郑晓文作为党支部书记,带头恪守职业底线,完善内部党风党纪监督机制,强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双向建设,学科风清气正蔚然成风。她还带头树立有温度的为民服务意识,工作17年以来始终坚守急危重症救治一线;敢为人先开创广西航空救援新纪元,推进广西立体化救援体系建设,有力保障社会安全。


见贤思齐,是对榜样最有力的回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将以清廉赋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催人奋进的榜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廉洁成为每个医大人的内在价值追求,以行动涵养医大清廉之风。


内容来源:广西医科大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160
422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