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丨Immunity:T细胞“自己激活自己”对抗肿瘤
当你进行徒步旅行,中途又没有食物补给的时候,你必须带上足够的食物来维持整个旅程,否则你将寸步难行。T细胞在对抗肿瘤的时候也是如此。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当T细胞离开淋巴器官并进入肿瘤环境时,它们也会带着自己的信号来保证自己继续前进。那么这也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地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中途给T细胞提供更多的信号,它们对抗肿瘤的能力是否也会增强?
T细胞“自己激活自己”
T细胞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它们既能防止感染,还能帮助对抗癌症,但T细胞定居于淋巴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想要激活T细胞,让其离开淋巴器官,需要双重信号。
第一信号:
T细胞借助T细胞受体(TCR)识别AP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从而传递抗原识别信号。
第二信号:
来自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APC表面的B7家族分子CD80/86的结合。这种B7:CD28相互作用是T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可导致T细胞的完全激活、增殖和存活,并产生相关细胞因子,在身体各处寻找并攻击它们的目标(癌细胞或病原体)。
更重要的是T细胞的激活状态并不能一直持续。T细胞活化24-48小时后,内源性抑制蛋白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CD80/86,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保证免疫系统平衡。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T细胞实际上可以产生自己的B7,或者从抗原呈递细胞中获取B7蛋白并将其随身携带,这就意味着T细胞可以在外周组织中激活自己,从而增强攻击肿瘤的能力。
2023年5月8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科学学院教授Enfu Hui博士及其团队在Immunity期刊发表了题为:cis-B7:CD28 interactions at invaginated synaptic membranes provide CD28 co-stimulation and promote CD8+ T cell function and anti-tumor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T细胞确实可以通过细胞膜内陷来使B7蛋白和CD28受体相互结合来实现自我激活,而且这种自动刺激确实有效地增强了T细胞功能并减缓了癌症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
“人们通常认为细胞膜是平坦的,但它实际上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有很多海湾和海湾的海岸线,”Hui说。“我们发现局部膜曲率实际上是T细胞自动信号传导的丰富维度。”
如何利用T细胞自我激活机制治疗疾病
如今我们知道T细胞能够通过B7:CD28相互作用实现在它们的正常家园之外生存,并在肿瘤环境中生存。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些临床策略,通过增加或减少这种途径来治疗癌症或自身免疫疾病。
①补充T细胞的燃料可以通过在淋巴器官或肿瘤本身中提供更多的B7来源来实现,通过开发一种T细胞疗法,将具有增强的自动信号传导能力的工程化T细胞直接回输给患者。
②B7可以用作癌症生物标志物,因为肿瘤中含有许多B7的T细胞的患者可能在对抗疾病方面做得更好。
③在患有狼疮或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可以利用内吞抑制剂来防止细胞形成凹陷,有效地阻断B7:CD28相互作用,以减少过度活跃的T细胞功能。
人体免疫的主要“杀手锏”非T细胞莫属,而不管是T细胞的数量、活性、多样性还是种类,都是人体抗病抗癌能力的潜在重要因素。能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下的免疫细胞是攻击癌细胞的主力,趁年轻将健康有活力的免疫细胞存储下来,待到将来,相信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来源 | 健康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