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15天必须出院”,是医保把医生逼成会计么?
“住院15天必须出院”,这是一条现实总结。不排除很多医生这么对患者说的,把主要理由安在医保规定身上。医生群体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能瞎说么?能不懂乱说?
主要原因是:医生担心和患者说多了讲清了,搞得患者不懂了,甚至到最后连自己都好像不懂了。或者说,医生打心眼里认为:就是医保把医生逼成了会计。看,会计没惹谁。
“住院15天必须出院”,在医保看来是无稽之谈,是个小问题,解释说明一下就好了呗。但从社会普遍认知、医疗利益辩论来看,又是个大问题。大问题就要大讨论。躲不过。
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医保和医疗“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医保说:我的理在于,我没规定。
医疗说:我的理在于,我有困难。
医保说:你那些困难是有,但你不能“居然之家”,一万年也不改变。
医疗说:你让我成大器,成为“红星美凯龙”,可惜啊,今天办不到。
医药说:“宜室宜家”,不应该吵。应该多给钱,因为办什么都花钱。
医保说:从娃娃抓起,过紧日子。
医疗说:我都多大了?什么年代。
医药说:你们看着办,高尔夫班贵、门球班便宜,两个班同时招生哈。
轻松一下,回归正题。结合“住院15天必须出院”现实情况,下一步:是走向医保放水,还是走向医疗挤水?
放水是不太可能了,引黄济青?黄河之水天上来呀?经济大环境不好,中高速增长了,医保筹资取之于民。没看到商保筹资都遇到前所未有大变局么?假如放水,只能抽取地下水,在抽了在抽了,要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结余。
挤水是不太可能了,红口白牙。医院医生各项开支,人不得活啊?不得给年轻医生生存及生活希望啊?某种意义上,医院医生都只有一己之力,即便不大赚,总不能致贫。那些实在管不了的患者,还得请财政投资兴建新型的医院?
财政说:刚聊,怎么就到我了?继续。
医保说:事情肯定是医疗办。医保的钱,只是一部分钱的来源。
医疗说:医保全民覆盖,患者可都是医保的患者。我偷换概念。
医保说:事情事情,讲事讲情,医疗要为患者负责,以此为先。
医疗说:事情我管。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医保说:是啊,是个问题。我们正在搭桥,咱们双向奔赴为妙。
医药说:医保和医疗既解决不合理限制,也拒绝不合理的现状。
医保说:我由钱买事情,有框架,熟谙医疗嘴上说的心里想的。
医疗说:但你无法完全控制我到底怎么干的,永远永远的永远。
医药说:说白了,就是水逆退散高住院率,所有支付都高效率。
码万祺:你们这个争议,永远无解。换个角度,无解便是答案。
笔者感触:
医保已有支付方式的管理、未有支付方式的创新,是重大命题。支付范围、支付标准都向此聚合。支付方式就是支付管理,支付方式内部运行还需要做支付管理。
医院医生必须重视高效率高质量。只有高效率,才有业务稳定、服务优势。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率的根底和保证。很考验着医疗。
医保划出的一道又一道,就定义了医保待遇的“应保尽保、保障基本”。结合医院医生效率以后,就转化为患者获益和体验。医保鼓励患者选择,就能筛选出专科的效率。
这是医院医生间的竞争。但医保天然转身就慢,医院医生间的竞争效率及获益,又能反哺到具体医院医生自身分配和发展。
另一个角度,希望医疗和医保多争取、总有问题互动。医疗作为半拉体制内的,对问题不装不懂。
如此,医疗内部和医保谈懂了的了,就率先干起来了。医保不是营利性质,不会逼得医疗不可持续。
感谢徐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医保开车向东,医疗可以偏西倚靠,但不应直接奔西跑。因为,直接奔西跑,不就掉下车了?与时俱进、边走边看。
说了一大篇,等于什么也没说。不偏不倚,真的很难。但更难的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长期主义、知向谁边。
“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但医保与医疗这场官司长跑,这对福祸冤家来说,难度比较大。
“下去调研全是问题”怎么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不绝对!大概没准不一定,或许差不多有可能。
来源 | 健康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1

